网站地图
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 >> 场情概况 >> 走进黄泛区 >> 农场历史
农场历史

弘扬农垦开拓精神         传承黄泛区历史文化

1938年(民国27年)6月上旬,国民党政府以阻止日军侵略军从开封西进为借口,扒开郑州花园口黄河大堤,滔滔浊水汹涌南泛,千里沃野顿成泽国,豫、皖、苏3省44个县市被淹。至1947年3月15日黄河封口,黄水泛滥8年之久,淹死89.3万多人,391万灾民流离失所,逃荒外地,形成旷古惟有、灾难深重的黄泛区。
    1950年2月,中央成立黄泛区复兴委员会,由中央财委(主任陈云)和财政部、水利部、卫生部、农业部、内务部组成。3月21日,中央黄泛区复兴委员会复兴局在河南省会开封成立,省主席吴芝圃兼局长,赵一鸣、路岩岭任副局长。主要任务是疏治河道、排除积水、开垦荒地、防疫治病和生产救灾,号召逃往外地的难民回乡重建家园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遍地黄水的黄泛区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农场收麦图
    1950年12月,复兴局副局长赵一鸣、路岩岭赴北京向政务院总理周恩来汇报工作,陈云和财政部等5位部长在座。汇报说:复兴局成立后,疏治了颍河、双洎河及贾鲁河。一年中,动员和帮助回乡农民累计开荒1000多万亩,其中机垦40万亩,防疫治病170万人次,农民生活得到一定保障。周恩来总理表示满意,并指示:结束复兴局工作,土地按户分给农民,3年不交粮;种不完的土地,可建立大农场。
    1951年1月1日,黄泛区农场在原复兴局基础上正式建立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农垦新城
    黄泛区农场位于豫东平原中外闻名的黄泛区腹地,地跨西华、扶沟两县。建场之初,在党的领导下,一大批来自全国各地的有志青年组成了垦荒队,开展了一场大规模向自然开战、建设家园、造福子孙的“复兴”运动。他们风餐露宿、治沙灭草、垦荒造田,铸就了可歌可泣的难忘岁月。半个多世纪过去了,几代农垦人秉承“艰苦奋斗、勇于开拓、爱岗敬业、争创一流” 的农垦精神,把昔日的荒草沙滩,建成了花果飘香、林茂粮丰、宜游宜居宜业的“中原明珠”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黄泛区农场场史馆介绍

    2015年5月18日,黄泛区农场场史馆正式面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。场史馆南北长166米,东西宽68米,占地面积11288平方米,其中建筑面积1065平方米。室外由奋进园、福满路、大事记园、鉴畅园组成,内有花坛广场、《拓荒者》雕塑、《周恩来决策建农场》雕塑、铁艺造型、展示长廊、毛泽东主席祝愿台等;室内设9个展厅,分别是序厅、艰难创业厅、日新月异厅、农场情怀厅、和谐农场厅、农场产业厅、示范引领厅和未来展望厅。
    黄泛区农场场史馆的建成,再现了黄泛区农场一代又一代农垦人历经沧桑、艰难创业及改革开放取得的辉煌成就,是建场六十多年历史的重要见证,必将激励后人,继续开创黄泛区农场美好未来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    

 

版权所有:黄泛区农场信息网 | 关于我们 | 网站声明 | 网站地图 | 联系我们

豫ICP备10202137号 中文域名:黄泛区农场信息网

豫公网安备 41162202000003号